週末,我們去了香港。雖然只有短短四天,但這已是我在香港住得最長的一段時間。可以用一句新改編的古詩來形容我此行感受——
日行港路三百里,不辭長做香江人。
雖然香港行人車輛川流不息,生活節奏之快,跟廣州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但是,一切井然有序,你可以看到趕時間的人在奔跑,路的另一旁有老爺爺拄著拐棍慢悠悠地走,絲毫不用擔心被人撞倒。所以,在香港的時間越長,我越覺得自己習慣於這種繁忙之中的安逸。
一下返穗之大巴,踏入廣州地鐵,你就會感覺得到一種落差。廣州的地鐵設施也很漂亮,屏蔽門看起來也很高檔,一切硬件設施似乎都不亞於香港,但是無法複製的是使用的人。我習慣了香港的禮讓和排隊,在這裡,就變成了“戇車(讀音“居”)”,意指中國象棋中不懂行走發揮作用的棋子“車”。嗯,確實如果禮讓就動不了了,後邊的人紛紛上來插空。
得出經驗,以後不能在香港待太久,否則就無法適應內地的生活了。
日行港路三百里,不辭長做香江人。
雖然香港行人車輛川流不息,生活節奏之快,跟廣州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但是,一切井然有序,你可以看到趕時間的人在奔跑,路的另一旁有老爺爺拄著拐棍慢悠悠地走,絲毫不用擔心被人撞倒。所以,在香港的時間越長,我越覺得自己習慣於這種繁忙之中的安逸。
一下返穗之大巴,踏入廣州地鐵,你就會感覺得到一種落差。廣州的地鐵設施也很漂亮,屏蔽門看起來也很高檔,一切硬件設施似乎都不亞於香港,但是無法複製的是使用的人。我習慣了香港的禮讓和排隊,在這裡,就變成了“戇車(讀音“居”)”,意指中國象棋中不懂行走發揮作用的棋子“車”。嗯,確實如果禮讓就動不了了,後邊的人紛紛上來插空。
得出經驗,以後不能在香港待太久,否則就無法適應內地的生活了。
Labels: 無心快語

